浅析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什么是农村经济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央最关心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工业化的目标等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 经济 发展 思路 对策
  当前,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央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使得农村人均收入总是上不去,GDP值也低。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就此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迫切需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与转变增长方式。
  1.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2.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二、 扭转农民增收缓慢局面的方法
  1.必须实施规模经营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要实施规模经营必须盘活土地资源,既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又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只有形成了规模生产,实现了产品的批量上市,才能降低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确保生产效益。现阶段的家庭承包经营,对实施规模化经营虽然有一定制约,但规模经营并非无路可走,无章可循。只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组织千家万户统一发展某一项产业就可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发展。要实现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的骨干产业规模经营,逐步走上主导产业的小型大规模发展之路,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二是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三是通过能人带动形成规模化扩张。
  2.必须主攻精品名牌
  现阶段的农产品市场已全面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生产的目的也由解决温饱转向了增收致富。不论是传统农产品生产,还是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都存在着市场营销的问题,在什么都有、什么都多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农产品的有效销售,就必须主攻精品名牌,靠品牌效应占领市场,解决卖难现象,可以就品牌就是市场。主攻精品名牌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攻特色。创精品名牌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项目、特色产品,靠多数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出奇制胜。二是攻管理。获取名牌后最重要的是配套各项管理措施,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而砸牌。三是攻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千方百计攻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攻势。四是攻批量。创精品名牌的最终目的是要抢占市场先机,实现顺利销售,从而获取较高的效益。因此,必须组织批量生产,形成批量上市,消除有品牌无产品、有产品无批量现象。
  3.必须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不能搞“拉郎配”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范围
  1.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是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治本之策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从近期看,只有针对劳动力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从长远看,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青少年作为最主要的教育目标。
  2.支持农民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学习浙江致富农民的最大经验“百万农民创业,带动千万农民就业”,使农民普遍得实惠,长期得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和“个私”经济,而农民创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3.要加快城市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决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意味着就业空间扩大,农民外出务工机会也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发达地区、大劳动力密集型工厂搬至或设分厂于生产成本低、交通日益通达的不发达地区和小城市,产业和资本出现了加快转移的趋势,这种梯度转移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此,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顺应这种趋势,大力促进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
  4.转移方式要多样化
  针对目前各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劳务输出的倾向,在劳动力转移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坚持多样性,要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职业转移与身份转移结合,就业与创业并重。
  四、必须走发展减负之路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影响农民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负担的轻重。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减负新途径,走发展减负之路。尽快地将农村费改税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摊开,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额外负担,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引导农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资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范围,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城乡关系,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农、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夏玉润.小岗村与大包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姜皊(1972-),女,经济师,在淮北市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从事农村经济研究与指导工作。

推荐访问:浅析 对策 思路 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