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月行 [高考作文题明朗点行不?]

  高考作文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头道菜”,也是“公众唯一能发言的一道菜”,从街头巷尾到网络论坛,从平民百姓到专家学者,人人皆能议,再加之这道“菜”份额大。所以其承负的社会责任重大,“厨师”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压力并非坏事,如果压力能倒逼着高考作文在培植公民意识和选拔创造性人才方面努力作为,那么高考作文将成为高考改革的一面旗帜。
  尽管社会评价高考作文的角度各异,但异中有同,并非无规律可循,换句话说,社会评价高考作文优劣有几点基本共识:要贴近学生生活多一点;与现实近一点;可发挥的空间大一点。以此衡量今年高考作文题,不乏亮色,如江苏卷“忧与爱”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说,思辨性较强;再如,福建卷“人生中的赛跑”探索人生的价值,尽管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可以增加生命宽度、厚度,可以增加考生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尽管如此,但也留下不少遗憾。
  一是,悖逆材料启发智慧的原则,漂浮于实际思想的上空,安徽卷作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被网友赋予最坑爹、最离谱、最雷人的头衔。一位博士后戏谑:“我上了20多年学,可这题是啥意思我都弄不清楚!真是难为一群孩子。”此题材料角度导向模糊不清,引发人思考就更难,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是每个考生都有话说,人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话;一个好的作文题不是引导考生刻意地为文而文,而是以我手写我心,是生活泉源的喷涌,是个性的挥洒,是思想的飞扬。
  基于此,笔者还是比较欣赏湖北作文题由书信可不可以取代分析“科技的利弊”,把握科技跳动脉搏,引导考生时刻站在时代前沿阐发对未来的思考,以作文开路,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思想。
  二是,理想色彩太浓,脱节于社会现实,四川的“手握一滴水”、山东的“孙中山坚持改革”,两题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像“水的寓意”、“改革坚守”等理想化的表达本身就不太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视角,即便写出来也极易言之无物,流于形式,装腔作势,为赋新词强说理想。
  江苏教育学院管向群教授认为,现实性题材作文有利于学生从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转化到总结生活经验、指导生活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一个良性的轨道。“从前说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一种赞许。可现在时代完全不同了,社会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学生。如果对现实社会都不了解,何来创造?”
  古语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最直接反应现实,没有现实价值的作文,作文也就失去了生命。高考作文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印着时代痕迹,是折射现实社会的一面多棱镜。因此作文题不仅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积淀,而且还彰显思想道德价值,体现社会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这方面我比较认同浙江“站在路边鼓掌的人”和海南卷“举手之劳”,“甘做绿叶”“不以小善而不为”这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命题,意在让学生理解写作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联,增强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这类命题或许是未来的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是,限制角度偏狭,无益于自由发挥。湖南的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该题漫画寓意解读有困难,审题难度加大,严重钳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天津的“两条鱼的对话”象征义挖掘有难度,束缚考生发散性思维。为什么命题者不能开宗明义的将出题意旨告诉考生,从而让他们集中精力去谋篇构思?要知道在法国或美国SAT考试作文题都是直截了当的。不知这种煞费苦心的猜谜游戏玩到何时才是一个尽头?
  笔者还是赞赏江苏的忧与爱,既关注学生成长问题,又给各个层次和视角的学生以话语权,没有固定的方向限制,也没有固定的视角引导,给予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决定权。
  真诚期盼未来高考作文题别玩玄虚之术,直截了当告诉考生写什么,能贴近学生多一点,与现实近一点,可发挥的空间大一点。同时期望高考作文成为高考改革的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其激发考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价值,承载选拔创造性人才和培植公民意识的使命。

推荐访问:高考 明朗 作文题 点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