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形成的历史过程 [试论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形成的动力系统]

  摘 要: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是在内、外动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把握和运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形成的各种动力,规范学科内容,突出学科特色,强调学术发展,强化实践过程,能更好地促进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 学科创建 新学科 动力系统
  
  1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学科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感召下,全社会业已形成一股合力,为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创建有特色的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内外两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内外两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种动力系统。外部动力系统为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提供条件和保证,可以刺激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而内部动力系统是最根本的系统组合,是新学科萌芽、形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研究新学科形成的动力系统,目的是明确内外两种动力的作用,抓住主要的动力系统,多快好省地刺激
  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为新学科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时机和最佳环境,促进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 外部动力系统
  
  在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中,成熟的环境是良好的外部动力,它为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学科理论的发展都促使着新学科的创建和成长。特别是体育学发展的今天,体育与各门学科高度的交叉融合,应更好地运用环境机制来促使本学科内部的分化和发展。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是社会各方面“引入”体育和体育主动地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而相互融合、双向驱动发展的结果。同时,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方面更协调、和谐地发展。[1]当前,体育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功能正日益提升,其价值,包括迁移价值,均得到了认可,其内涵也得以拓展和延伸。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意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使人们在技术上距离缩短,但在感情上距离拉大,使人们对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交性更加倚重。[2]更多的人建立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在不同方面,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品质需求方面都在充当重要的角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等基本功能得到了巩固。此外,丰富文化生活,调节性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延年益寿,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体育的附加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说,社会对体育越来越重视与依赖,对体育的需求不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层面,而是更多地注重心理品质的健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这也就使体育社会科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亟待构建新的学科,发展新的理论来指导体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2.2 社会文化环境造就
  社会文化环境是造就体育社会学科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体育学被列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3]社会文化环境涉及社会政治、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人文品质等方面。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断促进人的观念和精神进行变革,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又反过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的环境中,体育文化必然发展,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不仅可以防止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所导致的外来文化的不健康部分的侵入,还可以使人们增强对新文化的比较鉴赏能力,增强对本土优秀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信心。
  奥运会的举行是体育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奥运会将是对中国体育产业的综合考验,也必将刺激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升温和发展。[4]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刺激体育不断更新和发展新的学科来适应新的形势,其中包括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提到了重要地位,这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民主的环境。此外,网络的发展更是极大地加速了体育的发展进程。今天,网络已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正在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5]无疑,网络也深刻地影响着体育事业,加速了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促使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考虑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地位和形象,创建本土体育文化与世界文化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这一有利环境也促使体育科学研究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在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环境中培育和发展新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2.3 国外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发展的推动
  国外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形成了一种压力和动力,促使我国不断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并向国外体育社会科学的高水平看齐。
  当代国外体育社会科学产生了各种新学科、新学说,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认清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特色的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以应对国外体育社会科学所带来的挑战。从当前形势看,虽然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还远落后于国外,但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飞速发展和普及,各种信息互通有无,各种知识的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由此能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借鉴国外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2.4 国内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门社会学科和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系列社会科学理论的进展正是体育社会科学在未来得以发展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下,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学科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与体育社会科学相关联的学科的发展,拓展了体育社会学科研究的领域,并为新学科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5 领导管理层对创建新学科的重视
  领导管理层的重视是加快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创建的重要外部动力。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了“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研究”,组织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同时,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了体育社会科学面临许多新的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当前体育社会科学面临的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6]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明确了方向。
  
  3 内部动力系统
  
  在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中,外部是环境机制的作用力,内部是内在动力结构。内在动力结构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因。正是内在动力结构系统各部分的优化组合、动力互动和序列进化,有效地促进了当代新学科的成群崛起。
  3.1浓厚的体育社会科学学术氛围
  浓厚的体育科学学术氛围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动力。在公平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发展、成长、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种方式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激励科学研究工作者勇敢果断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密切了他们之间和学科间的观点互通与合作,从而开阔了思路和见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科概念、原理、方法的移植和跨学科的研究。同时,这种公平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激励着全社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加入到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创建的队伍中来,进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聚合力,推动新学科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3.2 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
  在学科高度分化和整合发展的今天,学科与学科的边缘地带不断生长出新的学科来,即两门相邻学科的互相作用导致融合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或用一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另一门学科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在高度综合的同时继续分化而导致分支学科的不断衍生。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通过不断渗透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形成了许多学科特定的概念或新概念、新原理、新模式、新学科。学科知识高度分化与整合,研究力量不断加强,分支学科不断产生、发展、壮大,这不仅丰富了体育社会科学知识,还为体育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新学科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科研工作者创新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
  体育社会科学创新的前提是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动机及创造性行为。在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今天,广大科研人员创建新学科的意识逐渐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科前沿知识的变化,探寻知识创新的途径,不断寻找创建新学科的契机、条件和研究方向,并积极内化为研究行为,不断开发出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知识点、新知识群和创建新学科,拓展与延伸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发展空间。体育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子学科,是体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增强自身的跨学科知识创新的能力,关注各学科交接边缘处新学科的生长点,从而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新学科。
  3.4 体育社会科学内部理论之争的激化
  体育社会科学内部存在着许多理论之争,这些理论之间有许多相互冲突、相互重复、界线不清、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等现象。如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之间的界线不清,内容错位等等,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发展不协调,需要从系统论角度去全面把握、梳理,划清学科理论的界线,完善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各学科的自身建设与发展,加快体育社会科学的系统性发展。
  3.5 现代思维方式方法的运用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创建新学科的重要动力。创建新学科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是一种创造思维研究过程,需要打破落后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性思维,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求异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等方式方法。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并促进质的飞跃发展。具体运用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中,就是找准理论上的突破点、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或切入点,及时抓住思维的灵感和动机,持久深入地进行研究,为新学科的形成注入活力。
  
  
  4 结语
  
  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应该体现出自己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性”。
  一是学术性。在创建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过程中,既要阐明新学科的基本理论,又要反映当前的学术争论,加强研究的针对性、批判性;既要有对当前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及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又要有历史感,将问题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其实质。注重对新学科范畴内若干关系的剖析,注重过程,注重个性差异。依据学科发展的理论根基,注重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注重历史与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体现学理性、前沿性,体现体育社会学科研究的原创性。
  二是实践性。在强调提高理论概括度、形成立论点高的理论构思的同时,使问题的论述落到实处。通过实证的分析、实验研究的支撑,加强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注重从我国实际出发,对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回答。新学科的成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接受时间和过程的检验。我们应及时梳理学术信息和观点,促使新学科发展和成熟。
  三是学术宽容性和个性特色。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也是学术研究的过程。学术研究需要宽容和理解,我们应尽可能尊重每个参与者的学术风格、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允许不同的学术观点存在,体现出包容性,从而使新学科的内容呈现出丰富性。
  四是规范性。新学科的创建应该明确学科的内容,划清学科与学科的研究界线,理清学科研究的思路,科学规范学科的体系。
  综上所述,我们要综合有效地利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形成的各种动力,强调学术性,强化实践,突出学科特色,规范学科内容,才能更好地促使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健康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康乐,邰崇禧.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4):11-12.
  [2]卢元镇.21世纪对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的挑战与期望[J].学会月刊,2001,(9):3-5.
  [3]田雨普.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5,(4):16-17.
  [4][美]马修・D・尚克著,董进霞等译.体育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
  [5]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1.
  [6]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J].体育科学,2005,(1):1-2.

推荐访问:社会科学 试论 动力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