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而且互相促进,使初中语文课堂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呢?
  一、转变方式,体验个性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现状,从而确保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比如,作文教学《我最喜爱的季节》一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季节进行自主练习,从各自最感喜爱的季节入手,如:可以欣赏春天嫩绿的叶子,可以喜欢冬天又松又软的积雪,或许被夏天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的美景所吸引,被秋天森林里结满了各式各样果子的情景所陶醉……然后在全班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吸取他人的精华,充实个性的体验,整合自己的认识,最终达到了感悟全篇的效果。这样,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尝试,凸显主体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这个主体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有效地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除了让学生“说说、划划、写写”以外,还可以让他们尝试一些传统教育中属于教师的一些活动。如教学学生难懂难背的古文《核舟记》一文时,讲到要背诵的核舟上三人的神态动作的语段时,我就鼓励学生表演,分小组演示,由各组自选导演和演员,安排几名学生根据他们对课文叙述的理解进行表演,再由其他学生指出表演中的不足或错漏之处,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对长段的古文背诵不再觉得痛苦,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牢牢记住了。这样加强尝试,凸显主体,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突出了重点,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三、发挥小组作用
  课标中明确提出“合作”二字,小组学习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等因素,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表达他们的观点。为了让讨论不流于形式而有实际的效果,我采用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小组的组成,我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一种是以学生理解、表达、组织能力相互补充而组成的四人小组。自由组合的小组,学生能有共同的兴趣,对于某个观点是有话可讲,有理可表,但是这样的小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千万不能让整个课堂出现空热闹、假热闹的状态。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取经,思维的碰撞可以擦出智慧的火花,但是这样的小组容易使一些表达能力不强或是胆小、懒惰的学生有偷懒的机会,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引导,在讨论中加强监督。小组的分配各有利弊,教师要认真研究,什么课题选择什么小组,并在小组讨论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
  四、教会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挖掘教法、学法规律提供了可行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会得出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势力的结论。然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在分析中认识了菲利普夫妇,他们的性情确实不讨人喜欢,甚至让人讨厌。可作者并不是诚心想针对菲利普夫妇,并不想丑化、恶化他们,你觉得呢?你能否依据课文里的相关信息得出更多新的看法呢?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展开小组研究。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提问中解决问题,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帮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人类的认识方法和活动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学会创造
  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的认知学习,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丰富人生经历,获得丰富的阅读信息,培养探索精神,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让学生自主创造。如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让我们6人为一组,读一读“群山怀抱,树木茂盛”,再想想,一个小组就是“群山、树木”,用你们的小手表示“群山怀抱,树木茂盛”的样子。学生小组学习,共同研究、比划,在集体的朗读声中,用手势理解了课文的语言美,进行了不同的想象和创造。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主要场所,要把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敢于把难题交给学生解决,把发现的机遇交给学生,把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此外,要大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超越教材,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难”,鼓励学生向名人挑战,真正实现学生做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则甘当陪衬,扶植学生这朵“红花”,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

推荐访问:学习 倡导 自主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