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比昂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跨文化的比昂逊――纪念比昂逊逝世100周年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佛西楼成功举办。   比昂逊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曾经创作了《破产》、《超越人力》、《挑战的手套》、《新婚的一对》等作品,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是比昂逊逝世100周年,挪威和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来自中挪的近四十名专家学者,共递交了27篇论文。挪威的比昂逊研究专家介绍了挪威比昂逊研究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任生名教授的“论比昂逊戏剧中的道德与审美”、南京师范大学华明教授的“比昂逊的赤子之心”、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教授的“从茶花女到思伐法――19实际下半期欧洲戏剧中的女性意识之发展”、复旦大学陈靓博士的“他者・象征・主体――评《新婚的一对》中的人物主体性建构”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比昂逊戏剧内涵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对比昂逊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填补了中国大陆比昂逊研究中的空白。
  研讨会就比昂逊的戏剧整体观、比昂逊的剧作研究、比昂逊与易卜生的比较研究以及比昂逊的小说、诗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戏剧学院刘明厚教授的“比昂逊精神:仁者爱人”从东方儒家“仁”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比昂逊的作品,认为“仁者爱人”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焦点。比昂逊的作品之所以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能够跨越时间、超越文化,受到长期关注,其本质就是“仁者爱人”精神,体现了文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立体式呈现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特点。研讨会期间,上海戏剧学院第一次把比昂逊的代表作《超越人力》搬上了中国舞台。作品中蕴含的劳资纠纷、贫富差距等问题与当今中国社会现状之契合,比昂逊饱含诗意的笔触勾勒的平等、和谐、充满仁爱之心的理想社会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挪威国家图书馆Marte―Kine Sandengen女士观看后认为:演出不仅表现出了原作中的精神,同时还加入了一些中国文化元素。比昂逊戏剧在当代无论是挪威还是中国,都具有跨文化、跨肤色意义。舞蹈学院的师生还将《挑战的手套》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改编成了十分钟的舞剧片段。学院图书馆也为本次国际交流活动举办了比昂逊小型图片展览。
  1960年,我国文艺界曾经隆重举行比昂逊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戏剧界重新拾起对比昂逊的关注与研究。今年,刘明厚教授携戏剧文学系、易h生戏剧工作室举办了此次国际研讨会,中挪两国、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将比昂逊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责任编辑:北海)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