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高校素质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可见,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重点强调了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体育教育改革正在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现在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旧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束缚着体育教师的头脑,制约着体育教育改革思路的形成和实现。在应试教育和单纯竞技体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技术的教授,而很少有人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2.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层次不高,知识面不宽,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缺乏,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偏重于技术的教学,忽略了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的交融;过分强调知识、技术、技能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3.体育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高校体育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以自我为中心、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把体验式教学、快乐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融入课堂中去。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被挤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压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素质的内涵
  素质,原意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和基础。人的素质,过去一般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的,通常是指人先天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心理机能特点。现在所谓人的素质,实际上是指人所具有的从事某种活动的生理、心理条件或身心发展水平,其中包括人的先天禀赋和被内化了的后天的教育、影响等因素。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品质与能力的总和。
  三、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才能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献身于体育教育事业。尤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体育工作的热爱程度、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假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打骂学生、满口脏话等,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启迪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身体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它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精湛的运动技术。体育教师的运动风采、高超的运动技能,直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高超的运动技术则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以及对运动技术的理解程度基础之上,所以体育教师应该自觉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加深对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证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精湛的技术。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注意讲究卫生,保持服装整洁得体,做到为人师表。
  3.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面向未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熟练掌握运动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并及时了解体育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发展动态,使之能够始终跟上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和运动训练,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又是社会体育的指导者和积极参与者。为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体育人才,以适应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4.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本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使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接受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要“跨学科”发展和充实自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降低动作难度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在学会体育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5.教学设计能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和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学会用现有的体育资源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的目标。
  6.心理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因素,其中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兴趣、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和完善。体育教师若具有广泛的兴趣,就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体育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态度、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上。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心理因素,表现在对体育教学的坚持性,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和可知不良情绪的自制力等方面。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