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的体现 浅谈数学资源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人文二字语出《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所谓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这样说来,所谓人文关怀是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都与数学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数学中人文精神亦处处可见。
  一、注重数学教育的美育功能的发挥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的数学的“艺术性”,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感和良好的审美情绪,即注重数学教育的美育功能的发挥。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美无处不在,只是在于发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甚至创造数学中一切美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是对窥知事物奥秘的追求和了解未知世界的渴望。这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进化得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和天性。科学家更离不开好奇心,否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不会想到万有引力。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它既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要有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才能取得科学探索的成功。可见,这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对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有多么重要。对美的追求能丰富人的生活内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品位。发展与升华对美的追求,使之系统化与理性化,始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科学的追求总是求“真”和求“美”相结合的。人文精神汇集在真善美这三个字上,真善美是统一的。“善”是“真”和“美”对社会与人类关系的反映和体现。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既存在于自然,如朝霞落日,青山绿水,彩虹飞瀑,令人赏心悦目;也产生于科学家刻意的创造。科学家渴望从纷繁杂呈、变化莫测的现象中发掘、提炼、抽象出简洁、整齐、对称、有序的规律来,这就是美。美是科学家对“真”的感性体验。E=mc2是美的,因为它简洁地描绘了宇宙中质量与能量相互转化的规律。无怪乎爱因斯但为了寻求自然的和谐与美而贡献终身。a2+b2=c2是美的,因为它简洁而对称地表达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关系。难怪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认为,数学的目标就是“真”和“美”。数学的美育功能如何发挥,别处也有许多论述,不再多言。
  二、数学教育中渗透着数学的“通俗性”
  数学是一门科学,抽象的概念、晦涩的术语有时让人难以理解,繁锁的计算、冗长的推理让人望而生畏。这些都需要教师用通俗化的语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其中应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问题。数学课堂的语言通常有书面语言、符号语言和生活语言,其中生活语言又分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口头语言。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通俗的语言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降低数学公式化、抽象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对于“等差数列”这一数学概念,若用“an+1-an=d”来表达,则是数学特有的符号语言。虽然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但却十分抽象,不容易理解。课本上的描述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这是书面语言,比符号语言更容易理解,但却显得罗嗦。我们不妨用“后项-前项=同一个数”来表述同一意思,虽然与“科学性”还有一定差距,但通俗的语言表达则更利于理解和接受,这就是生活语言的优势。通俗化语言教学的更重要的做法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语言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机械照搬教材上的说法。例如不等式的性质:“若a>b,c>d,则有a-d>b-c”,这一条很不容易记忆,可以用“大头-小头>小头-大头”来加以记忆,通俗易懂,不容易遗忘。只有做到“艺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才能做“雅俗共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教材编写中渗透着人文精神
  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职业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深恶痛绝”,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就要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融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数学教育更关注思考,关注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地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在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特别强调数学的实践性,尽量体现“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和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情境化”的理念,把实践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揉和“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性质,强调体现和渗透人文关怀,就不会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出现只懂科学技术而心灵孤寂的“空心人”和不懂科学技术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作者单位: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推荐访问:浅谈 蕴含 关怀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