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快乐?]hei girl为什么不快乐

  【摘要】尽管人们努力创造和苦苦追求着快乐,但有时还是感到不快乐,这是人的本能所至。其主要原因是心理需要太多了。认识自己,清理过多的心理需要,会更加快乐。   【关键词】快乐 心理需要 思维状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多了,可是人们却常常感到不舒心、不快乐,不知大家想没想过问题出在哪里,不快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上各大心理网站查阅了好多专家学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跟心理咨询师探讨过。心理专家认为:人们不快乐的原因很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是来自心理需要太多了,且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不快乐。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富足,但我们所面对的心理困惑比过去更多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已成为时尚。马斯洛在论述人生层次需要理论时指出,第一层是生理需要,也就是种族延续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烦恼主要来自不同层次需要的不满足,现代人烦恼多数来自精神层面需要的不满足。
  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的心理总有三个我在打架,一个是本我,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超我。“本我”的代言人是猪八戒,自由自在地想,无法无天地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对自己有利,只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行了;“超我”的代言人是唐僧,坚持道德原则,按理性办事,依法办事,监察、管制着本我;而“自我”的代言人是孙悟空,坚持现实原则,起到调解协调猪八戒和唐僧之间的矛盾的作用。“本我”过强,一心为己,按照自己意愿办事,钻牛角尖;“超我”觉得这样不行,不能让随心所欲的心理蔓延,这样对己、对人、对社会都好,于是阻止“本我”。一旦“本我”这个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忧郁、焦虑、苦闷、痛苦。这时,“自我”这位孙悟空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方式调解双方冲突,使“超我”的监察让“本我”接受,同时“自我”的愿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以缓和焦虑痛苦,这就是人的自我防御心理机制。人类在正常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渡就会表现出焦虑、偏抑郁等病态症状。可见,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揭示了人的本能。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一类是死亡的本能或攻击性的本能。所以,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当自然人时,一切欲望出于本能,如自下而上本能、性欲本能,需要繁多,欲望无止境。当社会人和自然人出现矛盾时,若不能得到及时调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是由于人的本能所至,因此“认识你自己”成为箴言。
  有一个谜语: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一个字――“人”!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的无助的孩子,他用两只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走,作为三只脚。这个谜语告诉我们,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心理问题也是如此,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心理问题产生,所以人们要充分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调适自我,才能完善自我,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感到自己是快乐的。
  另外,我们说快乐不快乐跟我们的心理思维状态、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得失在人生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观取向。2005年《读者》刊登一则故事很有启示: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盐。一到下雨天,她就愁小儿子盐淋湿卖不出去;一到天晴时,又愁大儿子卖不出去伞,每天心情都不好,每天都发愁,每天都不快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呢?雨天为大儿子卖伞而高兴,晴天为小儿子卖盐而高兴,这样每天都是快乐的。同样,如果想到自己还能呆在暖屋里看书学习,可那些警察整日在搜山、过梁、挨冻,晚上睡在车上,和他们比较,自己不很幸福的吗?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还有什么不快乐之言吗?
  我们在困惑、不愉快、郁闷时,想一想我们的心理需求是不是过高了,适当清理一下吧!或者和周围的人比较比较,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缓解一下压力,就会使我们的心多开一扇门,感到快乐就在身边。

推荐访问: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