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德育 案例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果研究]

  摘 要:在我国,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自身的责任以及社会、家长对课程的期望,使得中学思想政治课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针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增强政治课的实效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框架模式是加强青少年德育建设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 德育效果
  
  近年来,中学德育被赋予了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否真实地引领了校园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的地位现状如何?社会和家庭对思想政治课的期望是否合理?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分别在吉林、江西、湖北、辽宁等四省展开了相关的抽样调查与访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553份。有效问卷的具体情况为: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一、二年级98份;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八年级70份;江西省遂川中学高一年级110份;湖北省松滋第一中学高三(文科)182份;辽宁省本溪实验中学九年级93份。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整理,我们力求发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应该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本身来分析。教学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政治课的德育作用也在教与学的矛盾中体现出来。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缺乏丰富而有趣的内容。中学政治课本内容枯燥、乏味。由于中学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层次性,导致政治课程无法对学生德育作出明确的定位。学校认定的思想政治课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与教师期望的地位不相适应,这使得教师疲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对于政治课教材主要注重事例新颖、内容丰富,高中学生则对书本的知识性方面更感兴趣。但从总体上来说,政治课堂给学生的还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
  教师授课内容死扣书本没有新意。课程本身要求教师搜集广博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这方面往往是欠缺的。“只关心行为结果,不关心行动方式,这是现代思维的模式”。教师过于注重结果而不去体会教人成长的真正涵义,就很难将德育摆在正确的位置。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初中和高中分别有15%与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对思想政治课并不重视,“作为课程固有部分的道德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暗暗地被遗弃”。思想政治课理应实现的德育目标与实际上课程的德育效果相去甚远。
  (二)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一般均采用讲授法的形式。讲授法具有知识传授准确、便于教师安排教学进度等优点,但许多教师在讲课中犹如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几十年如出一辙,对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积极性,这使得学生对教师及其授课方式存在厌倦感。受调查的初中学生有34.29%认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是教学方法,而高中生有48%对于现存的政治课“考试”不满意。
  (三)社会和家庭对思想政治课期望过高。青少年犯罪率逐渐攀高,社会和家长将这一现象归咎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失效。学生对于身边同学的道德水平也持怀疑态度,认为思想政治课在帮助他们身边同学提高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甚微。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果的评价撕裂了政治课教师的人格和教育生活,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为德育工作疲于奔命,一方面又要承受社会无端的责难。在接受访谈的政治课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青少年犯罪现象频繁发生与当今复杂的社会有关,学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了。造成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果低下的因素是很多的,除了教学矛盾外,客观环境也起非常大的作用。
  (四)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性。教学经验与能力阻碍师生关系发展。学生认为政治课教师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在人格魅力的表现上也是突出的,唯一让他们失望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能力。在面对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环节中,许多学生把“考试”认为是政治课教学中的糟糕事情。由于实行了新课改,按教材的编写特点应该更能激起学生对于政治课堂的兴趣,可事实上这种现象我们没能看到。
  教与学的矛盾阻碍师生关系发展。教学经验和能力尽管是学生最为渴望的,但教师无法在一时之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身出来而迅速去适应新课程的目标。新课改在许多学校还处于实验阶段,学校也不能立即放弃传统教学而转向新的教学模式。在调查中,学生对于网络在线政治课堂以及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十分感兴趣,且他们更乐于接受教师采用讨论和组织活动的方式来从事政治课教学。
  政治课本来的德育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被教师扭曲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又显低微;社会和家长对于思想政治课的高期望与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方面的低效率又存在矛盾;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没有很好地磨合,使用得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降低等等,这一切都成为了展现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绊脚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二、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果的对策
  
  鉴于思想政治课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给青少年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青少年在学校德育中真正“成人”,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一)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政治课教学是实现德育的基本形式。雅斯贝尔斯说:“教学应当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每一名教师应当深刻理解德育原理,理解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不是把“道德”教授、传递、给予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道德规范,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去感受、理解、领悟道德。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方面的贡献不在于向学生灌输了多少“常识”,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在有限的选择中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中国古代先哲孔子早就强调在德育中应坚持“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的原则。
  (二)给学生以榜样。榜样的力量无穷。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培养学生道德水平,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有责任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去教育学生。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师”决不是一个职业符号,“师”本身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成为道德示范者。夸美纽斯认为:“德行是由常做正面的事情学来的。”榜样教育在青少年走向成功人格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德育环境。“我们相信,在隐蔽课程中,要紧的是教师和校长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因为这两样东西会转化成一种动态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社会环境则影响儿童的环境”。在学校德育中,应该力求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个人道德和谐一致。“学校即社会”,在学校中学生体会的不仅是知识,还应该包括为人的道理。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说教。学校在教书育人时应该把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培养社会人作为教育的目标。因为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增进人类的福利,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个简单的“教育符号”。将道德教育寓于学校生活和各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才是提升德育的可行之策。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媒体的投放、班主任工作、生产劳动锻炼及课外活动等都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社会道德规范是一种外在的规则,要使其内化为人内心的规则就需要进行道德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不进行道德教育的教育,等于让利剑握在疯子的手里。”
  社会及家长不应给思想政治课造成过多的压力。“教育学应当成为所有人都懂得的一门科学――无论教师或家长都应当懂得它”。父母的示范效应在学生的道德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的同时还应适当提升思想政治课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不能一味地把思想政治课说成是“副课”。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是任何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五)提高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要发展教育,教师首先要自我教育。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是将家庭与学校结合起来,以母爱精神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成长。教育不能实验,因为失败了就不能重来。教师间的利益可以分配,但学生的道德水平却不容分配。英国哲学家洛克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它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一本现成的德育教科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
  杜威曾说:“道德原理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不管他们置身于怎样的关系中,学校是一种社会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道德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秩序仅仅依靠法律来维护往往达不到理想中的和谐效果。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要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中找到自我角色。因此,教师应以各种圆通得体的方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优质高效的政治课堂内容,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树立孩子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
  [2]曲铁华,周晓红.教师学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2003.
  [4]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政治课 德育 效果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