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和分析] 艾滋病在校大学生

  摘 要: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艾滋病作为人类的一大杀手,正难以遏制地在全球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艾滋病主要在青年群体中流行。为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加有关AIDS知识,改变对AIDS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增强预防AIDS意识,建立起保护自身和他人免受HV感染的正确观念,并自觉参与预防AIDS行动。为此,在盐城地区部分高校中开展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工作,了解在校大学生掌握AIDS知识的程度及对有关AIDS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从而确定在大学生中开设AIDS相关课程的重要性,为学校制定预防AIDS教育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师范学院在校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大一到大三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2. 方法采用流行病现况调查方法,参照国内外有关知识、态度调查问卷,结合卫生和师范院校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在调查中,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按班级集中填写,调查人员讲明填表要求后,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
  3. 统计分析方法调查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共印发问卷430份,收回问卷400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397份,有效应答率99.5%,男生187人,占47.1%;女生210人,占53%。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0.2岁。
  2. AIDS相关知识
  本次调查涉及有关AIDS的共有17题(见表一)。其中答对率在90%以上的有7题(41.18%),答对率在50%~90%的有7题(41.18%),答对率在50%以下的有3题(17.64%)。在回答“AIDS是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艾滋病主要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验血可以诊断艾滋病;艾滋病是没有国界的”等题时,答对率分别为96.7%、90.43%、95.72%和98.74%,说明大学生对AIDS的一般知识掌握较好;调查也显示,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对AIDS易感性认识也较高,97.98%的学生不同意“如果性伙伴是学生,就不可能染上艾滋病”的说法,但是,大学生在回答“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至10年和患者有性病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艾滋病”等题时,答对率仅为37.53%和46.85%(表一)。由此说明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等学历者对AIDS的基础知识有部分了解,但掌握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对个别问题认识仍较模糊。
  
  3.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大学生对性传播、输血和母婴垂直传播这3个主要传播途径答对率较高,均在90%以上,但是他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存在不少误解和无知,表现在对某些非传播途径认识不清,如对于咳嗽、拥抱、蚊虫叮咬这些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这种缺陷可能导致把非传播途径认识传播途径,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担心与恐惧。过分担心和不正确的认识使人们对预防AIDS缺乏信心、对干扰者和病人排斥和歧视、对防治措施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AIDS非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也应作为AIDS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年级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也有差异,年级越高,答对率越高。
  4. 态度有7.3%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持歧视的态度,92.7%的大学生持帮助与同情的态度,但是大学生普遍对艾滋病感到较为恐惧,认为艾滋病非常可怕与可怕的大学生分别占35.0%与53.8%,仅有9.8%的大学生认为艾滋病不可怕。将对艾滋病态度氛围恐惧与不恐惧进行变量统计,对其影响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是学生所在学校、家庭所在地和性别,分析的结果提示:医学类学生较师范类学生、男学生较女学生恐惧心理小,对于能否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原籍为城市的大学生态度较好,66.1%的大学生反对婚前、婚外性行为,在医学生中明确反对的有70.9%,而师范类中仅有61.9%,差异有显著性(P

推荐访问:盐城 在校 艾滋病 态度